进退两难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n tuì liǎng nán
成语注音 ㄐ一ㄣˋ ㄊㄨㄟˋ ㄌ一ㄤˇ ㄋㄢˊ
成语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成语简拼 jtl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進退兩難
成语英文 neither able to advance nor retreat
成语法文 se trouver dans une impasse(dilemme embarrassant)
成语俄文 мéжду двух огнéй
成语日文 進退両難(りょうなん)
成语拉丁文 lupum auribus tenere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成语示例


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成语典故

前进也不好,后退也不好。形容处境困难。元.郑光祖《周公摄政》三折:“微臣当辞位,宜弃职,乞放残骸归田里;娘娘道不放微臣出宫闱,进退两难为。”《醒世恒言》卷三六:“我如今独自个又行不得这船,住在此,又非长策,到是进退两难。”《野叟曝言》三七回:“长卿听得里面一片哭声,在三堂上进退两难。”亦作“进退双难”。明.孙梅锡《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亦作“进退为难”。《魏书.李冲传》:“若营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主谓 前进后退都感到困难。比喻处境困难。高阳《粉墨春秋》:“再说所代表的股权,亦不能随便放弃;因而陷入了~的窘境。”△常用于表示人身陷窘境,难于应付。→狼狈不堪 骑虎难下 左右为难 跋前踬后。 也作“进退跋”、“进退双难”、“进退为难”、“进退迍邅”。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上~。推~。跃~。~退。~取。~击。~驻。~行(xíng )。~而。 入,往里去:~见。~谒。~谗。 吃,喝:~食。~餐。滴水未~。 收入或买入:~账。~货。日~斗金。 奉上,呈上:~言。~奉。~献。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院。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步。~路。~却。~让。倒~。 离开,辞去:~席。~伍。~职。~休。引~。 送还,不接受,撤销:~还。 脱落:~色。~毛。减~。 和柔的样子:~然。 迟缓,畏缩:“求也~”。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退』

《集韻》《韻會》《正韻》𠀤吐內切,推去聲。 《玉篇》郤也。 《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又《玉篇》去也。 《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又遜讓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又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 《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又返也。 《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 《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又如柔貌。 《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又《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 《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 《註》淺紅也。  又𨓤。 《玉篇》古文退字。註詳辵部六畫。